答:框架应尽量设计成双向刚接抗侧力体系,个别部位不能设计成双向刚接时,应采取加强措施(如加强楼板与边框架等)。
68、《砌体规范》中“施工质量控制”中框架填充墙等非承重构件如何掌握等级?是否必须注明?
答:“施工质量控制等级”是砌体规范提出的,主要针对在结构体系中作承重构件或作抗侧力构件的砌体,对于框架填充墙非承重构造可不作要求。
|
||
-博客论坛-|-﨣﨤﨧﨨- -网站导航-|-规范下载- -BelovedFLash欣赏-
|
67、单跨或多跨框架常常遇到框架梁一端与柱刚接,而另一端与相垂直框架梁连接,是否在外部阳、阴转角处不容许出现,在内部出现时,还应对相垂直框架梁进行补强,连接处的构造节点中钢筋的锚固应参照什么标准? 答:框架应尽量设计成双向刚接抗侧力体系,个别部位不能设计成双向刚接时,应采取加强措施(如加强楼板与边框架等)。 68、《砌体规范》中“施工质量控制”中框架填充墙等非承重构件如何掌握等级?是否必须注明? 答:“施工质量控制等级”是砌体规范提出的,主要针对在结构体系中作承重构件或作抗侧力构件的砌体,对于框架填充墙非承重构造可不作要求。 砖的型号?什么是KP1什么是KM1? 在《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 137-2001 中有下面的术语: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烧结多孔砖 fired perforated brick 以粘土、页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孔洞率不小于15%,孔形为圆孔或非圆孔。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主要适用于承重部位的砖,简称多孔砖。目前多孔砖分为P型砖和M型砖。 2.1.2 P型多孔砖 P-type perforated brick 外形尺寸为240mm×115mm×90mm的砖。简称P型砖。 2.1.3 M型模数多孔砖 M-type madular perforated brick 外形尺寸为190mm×190mm×90mm的砖简称M型砖。 2.1.4 配砖 auxiliary brick 砌筑时与主规格砖配合使用的砖,如半砖、七分头、M型砖的系列配砖等。 结构专业方面有关技术问题的解答(一) 1、有些多层砖房住宅由于南纵墙开洞较大且沿平面内不对齐,纵向抗震强度不满足,采用钢筋混凝土扁柱予以加强,或纵向抗震强度不足将楼梯间开间内纵墙改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这种一个结构单元采用两种结构型式的做法目前还不少,应如何处理? 答:建议:增加砌体墙体厚度;在墙体内水平配筋;按GB 50011-2001在墙段中部设置抗剪用的构造柱;采用约束砖砌体建筑(可参照DB 32/113-95约束砌体建筑技术规程)。 67页 b.填充墙与框架柱和梁的连接除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不论采用哪种砌体材料,框架柱,梁与墙间的缝隙应用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璃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的宽度不宜小于300mm。 7.1.2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6 场地划分为四类,建筑场地的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按《抗震规范》第4.1.6条确定。一般的地基处理和桩基均不能改变场地的类别。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quote] 第8.2.1条 扩展基础系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第8.2.2条 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 结构设计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规程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3 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132-90) 4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 井字梁概念、设计和计算 井字梁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PDF完整版 点击下载[size=2][color=Green] 钢筋混凝土井字梁是从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演变而来的一种结构形式。双向板是受弯构件,当其跨度增加时,相应板厚也随之加大。但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一般都不考虑它起作用,受拉主要靠下部钢筋承担。因此,在双向板的跨度较大时,为了减轻板的自重,我们可以把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挖掉一部分,让受拉钢筋适当集中在几条线上,使钢筋与混凝土更加经济、合理地共同工作。这样双向板就变成为在两个方向形成井字式的区格梁,这两个方向的梁通常是等高的,不分主次梁,一般称这种双向梁为井字梁(或网格梁)。 |
|||||||||||||||||||||||||||||||||||||||||||||||||||||||||||||
|
Tiancao Blog All Rights Reserved 田草博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